實證本位溝通評估與介入-促進性溝通法
NT$ 225.00
促進性溝通法在自閉症個案的輔導應用上曾蔚為風潮,即使後來有案例與實驗證明,促進性溝通法呈現的往往不是個案本身的想法,但在實務界和學術界仍有部分人士持續口耳相傳地倡導此一備受爭議的溝通法。本書即針對此現象,特別收錄著名案例協助者Janyce Boynton的自白,並請專家從促進性溝通法的實務操作到實證研究的道德責任等各層面深入剖析Boynton案例,論證促進性溝通法的限制與謬誤,非常值得相關科別的醫師、心理師、語言治療師和特殊教育教師作為參考及研究之用。
譯者序:
民國98年左右,各種促進性溝通法(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FC)衍生變形的溝通策略成為台灣部分醫師、心理師、語言治療師、和特殊教育教師爭相推動的風潮,並將此策略列於伴隨自閉症個人的治療目標中。伴隨自閉症個人和家人在療育無助的(helpless)情況下,彷彿個人於溺水求救時,緊緊抓住救命的竹竿,也不願意放棄,並進一步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成為伴隨自閉症個人能夠進行溝通的最亮曙光。
國際輔助溝通系統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ISAAC)於2014年針對促進性溝通法(FC)的主要爭議 -「伴隨障礙個人被支持時,是否所輸出的訊息是表達自己的溝通意願,或是輸出的訊息來自協助者」,提出立場聲明 --「充分的證據不支持促進性溝通,因此,它在臨床實務不被推薦使用」。
民國102年,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與Asia Pacific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共同主辦「第九屆亞太聽語學術國際研討會」,其中邀請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輔助溝通系統(AAC)專家 Pat Mirenda教授進行自閉症介入相關專題演講時,多位專業人員紛紛詢問促進性溝通法(FC)的相關議題。民國104年,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與台灣輔助溝通系統發展學會也共同主辦「促進性溝通法(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FC)策略論壇」,論壇中對於促進性溝通法衍生變形的不同溝通策略也進行多方論點的討論。
此書的中譯工作由輔助溝通系統(AAC)領域專長 蔡孟儒博士、自閉症領域專長 李宏鎰博士、與早期療育領域專長 李琇菁語言治療師共同完成。冀望 目前從事溝通障礙實務工作的專業人員能夠認識或重新學習促進性溝通法(FC)的爭議與影響,並提供伴隨自閉症個人具有實證本位服務(EBP)的介入溝通策略,減少專業人員走在鋼索上服務的危險。更期待伴隨自閉症個人和家庭清楚各種促進性溝通法(FC)衍生變形的溝通策略可能造成的影響。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蔡孟儒 謹誌
目錄
促進性溝通法的經歷論述 1
促進性溝通法-它會帶來什麼傷害:前協助者的自白 3
促進性溝通法的黑暗史 21
促進性溝通法:
以經驗規則來預防日後不當的專業治療 29
了解促進性溝通法:來自前協助者的經驗-
對 Boynton (2012) 的評論 47
實證的道德責任:評論Boynton的「促進性溝通法
可能造成怎樣的傷害:前協助者的自白」 63
譯者序:
民國98年左右,各種促進性溝通法(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FC)衍生變形的溝通策略成為台灣部分醫師、心理師、語言治療師、和特殊教育教師爭相推動的風潮,並將此策略列於伴隨自閉症個人的治療目標中。伴隨自閉症個人和家人在療育無助的(helpless)情況下,彷彿個人於溺水求救時,緊緊抓住救命的竹竿,也不願意放棄,並進一步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成為伴隨自閉症個人能夠進行溝通的最亮曙光。
國際輔助溝通系統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ISAAC)於2014年針對促進性溝通法(FC)的主要爭議 -「伴隨障礙個人被支持時,是否所輸出的訊息是表達自己的溝通意願,或是輸出的訊息來自協助者」,提出立場聲明 --「充分的證據不支持促進性溝通,因此,它在臨床實務不被推薦使用」。
民國102年,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與Asia Pacific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共同主辦「第九屆亞太聽語學術國際研討會」,其中邀請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輔助溝通系統(AAC)專家 Pat Mirenda教授進行自閉症介入相關專題演講時,多位專業人員紛紛詢問促進性溝通法(FC)的相關議題。民國104年,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與台灣輔助溝通系統發展學會也共同主辦「促進性溝通法(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FC)策略論壇」,論壇中對於促進性溝通法衍生變形的不同溝通策略也進行多方論點的討論。
此書的中譯工作由輔助溝通系統(AAC)領域專長 蔡孟儒博士、自閉症領域專長 李宏鎰博士、與早期療育領域專長 李琇菁語言治療師共同完成。冀望 目前從事溝通障礙實務工作的專業人員能夠認識或重新學習促進性溝通法(FC)的爭議與影響,並提供伴隨自閉症個人具有實證本位服務(EBP)的介入溝通策略,減少專業人員走在鋼索上服務的危險。更期待伴隨自閉症個人和家庭清楚各種促進性溝通法(FC)衍生變形的溝通策略可能造成的影響。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蔡孟儒 謹誌
目錄
促進性溝通法的經歷論述 1
促進性溝通法-它會帶來什麼傷害:前協助者的自白 3
促進性溝通法的黑暗史 21
促進性溝通法:
以經驗規則來預防日後不當的專業治療 29
了解促進性溝通法:來自前協助者的經驗-
對 Boynton (2012) 的評論 47
實證的道德責任:評論Boynton的「促進性溝通法
可能造成怎樣的傷害:前協助者的自白」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