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人生】絕版好書 現貨 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
NT$ 498.00
內容簡介
悉達多的流浪,榮格的煉金術,都象徵個體化的歷程。
悉達多的「苦」,榮格的「陰影」,都是讓意識覺醒的催化劑。
榮格說:「我們的心理疾病裡,都藏著神性。」
就像幻象讓自性覺醒,我們的心理障礙和情結,也是我們看見佛性的因緣。
榮格的精神分析,和佛法的覺,原來有著同樣的根,埋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已經修行佛法有一陣子了,為甚麼還是有這麼多問題?我們所需的靈修觀點和心理觀點,有時候似乎並不一樣,這些觀點之間如何平衡?這本好書滿足了佛教徒目前的需要。
心理治療師兼禪修老師的普瑞斯,擷取其十八年治療及多年禪修經驗,探討心理上影響我們努力「覺醒」過程的種種因素。不論追求的是心理或靈性的健康,關鍵在於接受自己的缺點。
愛與慈悲心是因了解自己的弱點而生,而非因「圓滿」理想而生;智慧並不仰仗靈感而生,而是由緩慢且往往痛苦的經驗累積而成。本書從傳統的菩薩道背後的心理歷程著手,探討佛教徒的「個體化」歷程。
「本書可視為原型心理學與密宗的對話。密宗的成佛嚮往實即榮格『個體化』的目標,佛性(空性)也可視為佛教版的『本我』(Self)原型。」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儒賓
「本書最精彩和精闢之處,在於作者能夠同時進行區辨、分析、綜融佛法教義和心理治療裡,對於苦、創傷、情緒問題、靈修混亂、菩薩道、師生關係、權力、移情、陰影等議題的觀點和因應之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諮商心理師/趙慈慧
「本書呈現了佛教修行與內在問題之間的平衡,十分具有啟發性。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始終在傷害明明很珍視的事物,這本書是給你看的。」
─—《與魔鬼同在》(Living with the Devil)作者/史蒂芬‧巴契勒(Stephen Batchelor)
「本書用心而詳盡的探討了靈性/心理旅途開展的過程。作者擷取個人極深的體驗,提供了重要而極富洞見的觀點。」
─—《信賴:自己最深的體驗》作者/雪倫‧薩爾茲保(Sharon Salzberg)
悉達多的流浪,榮格的煉金術,都象徵個體化的歷程。
悉達多的「苦」,榮格的「陰影」,都是讓意識覺醒的催化劑。
榮格說:「我們的心理疾病裡,都藏著神性。」
就像幻象讓自性覺醒,我們的心理障礙和情結,也是我們看見佛性的因緣。
榮格的精神分析,和佛法的覺,原來有著同樣的根,埋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已經修行佛法有一陣子了,為甚麼還是有這麼多問題?我們所需的靈修觀點和心理觀點,有時候似乎並不一樣,這些觀點之間如何平衡?這本好書滿足了佛教徒目前的需要。
心理治療師兼禪修老師的普瑞斯,擷取其十八年治療及多年禪修經驗,探討心理上影響我們努力「覺醒」過程的種種因素。不論追求的是心理或靈性的健康,關鍵在於接受自己的缺點。
愛與慈悲心是因了解自己的弱點而生,而非因「圓滿」理想而生;智慧並不仰仗靈感而生,而是由緩慢且往往痛苦的經驗累積而成。本書從傳統的菩薩道背後的心理歷程著手,探討佛教徒的「個體化」歷程。
「本書可視為原型心理學與密宗的對話。密宗的成佛嚮往實即榮格『個體化』的目標,佛性(空性)也可視為佛教版的『本我』(Self)原型。」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儒賓
「本書最精彩和精闢之處,在於作者能夠同時進行區辨、分析、綜融佛法教義和心理治療裡,對於苦、創傷、情緒問題、靈修混亂、菩薩道、師生關係、權力、移情、陰影等議題的觀點和因應之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諮商心理師/趙慈慧
「本書呈現了佛教修行與內在問題之間的平衡,十分具有啟發性。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始終在傷害明明很珍視的事物,這本書是給你看的。」
─—《與魔鬼同在》(Living with the Devil)作者/史蒂芬‧巴契勒(Stephen Batchelor)
「本書用心而詳盡的探討了靈性/心理旅途開展的過程。作者擷取個人極深的體驗,提供了重要而極富洞見的觀點。」
─—《信賴:自己最深的體驗》作者/雪倫‧薩爾茲保(Sharon Salzbe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