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人生】現貨 絕版書 密教:東方智慧的崛起
NT$ 330.00
在繁體中文版《密教》出版之際,「岩波新書」叢書的《密教》,也已問世十七年了。這十七年當中,《密教》一印再印,重刷了二十一次,並在日本累積了十萬以上的讀者。
對一般人而言,密教神秘深奧,難以理解。然而,自二十世紀後期始,隨著冥想(瑜珈)和曼荼羅等引起了愈來愈多人的興趣,進一步深入認識密教,也成了大眾的希望。
儘管大眾對密教求知若渴,但是若想發現適合的參考讀物,以便瞭解密教,卻非易事。至今為止,《密教》廣受青睞,想來應是在兼顧學術專業與大眾口味上,滿足了現代讀者的需求。
密教於西元七世紀左右,在印度興起,經由陸上的絲路,以及海上的南海航線,傳到了中國。此後,西元九世紀初,弘法大師空海,將密教請到了日本。而在另一方面,西元九世紀以後,《金剛頂經》一系的印度密教──瑜伽續,開始傳入西藏,并此後陸續傳入的無上瑜伽續,更帶給西藏文化莫大的影響。
自西元十三世紀初起,在孕育密教的搖籃──印度母國,密教的傳承已逐漸消失,而在東南亞及絲路經過的區域,密教雖曾擁有一段輝煌的發展歷史,不過如今在這些地方,也只能藉由殘留的遺跡和遺物,緬懷昔日密教流佈的盛況。今日世界上,密教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宗教,仍有許多人信仰歸依,只見於日本和西藏文化圈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近來若干跡象顯示,日本方面的密教,竟有反過頭來傳回中國的趨勢,與此同時,藏傳密教也在歐美各國為人重新認識,信眾不斷成長增加……。這股密教風行的潮流,對密教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
密教在東亞流傳的過程中,與當地民族宗教相融,以致各處流傳的密教,各具特色,與印度密教本來的面目,幾乎完全相異。然而,各處流傳的密教,表面上看來似乎不同,其實在本質上,大家卻有不少一致之處。
本書立論,是基於日本所傳之密教。日本密教,由空海自中國請回,經過一千二百年的發展,至今依然擁有一千萬以上的信眾。本書不僅對日本密教進行了系統性的解說,同時也就印度密教、中國密教、與藏傳密教,加以比較,介紹其特色,並提出綜合性的論述。
科學技術,主導了二十世紀的世界文明,但時代進入本世紀以後,科技之缺陷與不足,不但逐漸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科技帶來的危機,其徵兆更顯而易見。為了彌補這些缺憾,當務之急,就是要修正人類在文明進程中所犯的錯誤。
針對此事,密教可以提供的協助如下:
第一、轉化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開拓胸懷宇宙的視野。
第二、轉化獨尊一元的霸權姿態,讓價值觀朝多元化發展。
第三、轉化現代人光說不練的惡習,鼓勵付諸行動。
第四、轉化現代社會的功利取向,發揮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精神。
現代人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導致現代文明的危機,若要從危機中脫離,就不得不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將生活徹底改頭換面。開啟轉向的鑰匙,許多都隱藏在密教之中,仔細認真閱讀本書,或許您會多少有所發現吧。
本書特色
「打著赤腳,一走進嘉軋拿寺內,一股印度特有的濃郁香氣便撲鼻而來,那是燃燒薰香的味道,只見整座寺院都因燃香而煙霧繚繞。許多善男信女手持鮮花和薰香,在奉祀迦內什神、突伽女神等殿堂周圍,繞行參拜。印度教的聖物──聖牛,在人群之中,慢條斯理的鑽來鑽去,顯得甚是悠然自得。由於聖牛各處遊走的緣故,所以滿寺一片薰香之中,又夾雜了陣陣刺鼻的牛尿臊味……」
初讀這段文字,一般人或許會以為,這應該又是旅行筆記之類的作品,大概接著這段文字之後,不外是再換另一個場景,再來一段白描。
然而,本書作者松長有慶,卻接著說:
「在我們的觀念裡,一般所謂的聖地,應該是莊嚴肅穆,清靜安寧的樣子。但凡稱之為聖的,就應以均勻協調,井然有序,令人賞心悅目,為先決要件。」
「聖,是秩序井然,規律和諧的世界,類似的聖的觀念,與印度教寺院所呈現的一片紊亂不合,或是說與印度人的宗教生活不合。印度人以為,是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就是聖。」
「在印度文化中,紛亂與和諧,並不是兩個對立的世界,世界是亂中有序,序中有亂,一如德國神學家、哲學家魯道夫?奧圖所云,宇宙包羅萬象,無不隱含神聖之性、神聖之力。」
由現實的所見所聞,透析其背後蘊涵的文化意義與深遂哲理,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獨到的眼光,豐富的學養,見人所不見,言人所不言。
舉此一例,就可見《密教》的主要特色所在。
宗教性書籍概略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學術性的宗教學研究,一類是宗教性的修行指導。前一類,是旁觀者清的「清」,但是正唯其清,所以缺乏當局者的深入,常令人不免有隔靴搔癢之憾。後一類,則是當局者迷的「迷」,正唯其迷,所以絕大多數的旁觀者,就不得其門而入。
密教作者,是不折不扣的宗教當局者,但是身為當局者,他卻能以旁觀者清的角度,深入淺出,引導讀者認識密教,開創密教類讀物全新的風格。
密教,密宗,密乘,秘密大乘,秘密大乘佛法,台灣大眾絕不陌生,因為密教在台灣流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有關密教的出版品,也在坊間唾手可得。然而,在這些出版品中,真正能讓外行人看得了熱鬧,內行人又享受門道的,卻不多見。
《密教》,與眾不同。
在空間上,《密教》視野遍及印度、西藏、東南亞、中國、日本等地,令人豁然開朗,原來密教不只是藏傳佛教而已。
在時間上,《密教》上溯直至原始佛教,下探至現代密教發展,令人大吃一驚,原來密教不只是蓮花生入藏、宗喀巴造論而已。
在時空縱橫交錯中,《密教》拓展了認識密教應有的深度與廣度,令人對密教刮目相看,原來密教不只是持咒、護摩、供養、灌頂、加持而已。
讓我們不厭其煩,再強調一次,《密教》是一本讓人認識密教的書,換言之,與其說《密教》是作者寫來讓人信仰密教,不如說是作者寫來提供新知識、新觀念、新思維,讓讀者輕易將書中傳達的資訊,活用在日常生活中。以目前台灣島內或島外的環境而言,許多人有時最需要的,的確也只是一個觀念的轉換。當然,讀者能因本書信仰密教,作者也樂觀其成。
誠如作者自問,在現代社會中,「密教該如何將艱深繁複、令人望而生畏的教理,轉變成大?的共有財?」?
相信本書的問世,就是作者面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所做的最好回應。
對一般人而言,密教神秘深奧,難以理解。然而,自二十世紀後期始,隨著冥想(瑜珈)和曼荼羅等引起了愈來愈多人的興趣,進一步深入認識密教,也成了大眾的希望。
儘管大眾對密教求知若渴,但是若想發現適合的參考讀物,以便瞭解密教,卻非易事。至今為止,《密教》廣受青睞,想來應是在兼顧學術專業與大眾口味上,滿足了現代讀者的需求。
密教於西元七世紀左右,在印度興起,經由陸上的絲路,以及海上的南海航線,傳到了中國。此後,西元九世紀初,弘法大師空海,將密教請到了日本。而在另一方面,西元九世紀以後,《金剛頂經》一系的印度密教──瑜伽續,開始傳入西藏,并此後陸續傳入的無上瑜伽續,更帶給西藏文化莫大的影響。
自西元十三世紀初起,在孕育密教的搖籃──印度母國,密教的傳承已逐漸消失,而在東南亞及絲路經過的區域,密教雖曾擁有一段輝煌的發展歷史,不過如今在這些地方,也只能藉由殘留的遺跡和遺物,緬懷昔日密教流佈的盛況。今日世界上,密教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宗教,仍有許多人信仰歸依,只見於日本和西藏文化圈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近來若干跡象顯示,日本方面的密教,竟有反過頭來傳回中國的趨勢,與此同時,藏傳密教也在歐美各國為人重新認識,信眾不斷成長增加……。這股密教風行的潮流,對密教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
密教在東亞流傳的過程中,與當地民族宗教相融,以致各處流傳的密教,各具特色,與印度密教本來的面目,幾乎完全相異。然而,各處流傳的密教,表面上看來似乎不同,其實在本質上,大家卻有不少一致之處。
本書立論,是基於日本所傳之密教。日本密教,由空海自中國請回,經過一千二百年的發展,至今依然擁有一千萬以上的信眾。本書不僅對日本密教進行了系統性的解說,同時也就印度密教、中國密教、與藏傳密教,加以比較,介紹其特色,並提出綜合性的論述。
科學技術,主導了二十世紀的世界文明,但時代進入本世紀以後,科技之缺陷與不足,不但逐漸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科技帶來的危機,其徵兆更顯而易見。為了彌補這些缺憾,當務之急,就是要修正人類在文明進程中所犯的錯誤。
針對此事,密教可以提供的協助如下:
第一、轉化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開拓胸懷宇宙的視野。
第二、轉化獨尊一元的霸權姿態,讓價值觀朝多元化發展。
第三、轉化現代人光說不練的惡習,鼓勵付諸行動。
第四、轉化現代社會的功利取向,發揮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精神。
現代人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導致現代文明的危機,若要從危機中脫離,就不得不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將生活徹底改頭換面。開啟轉向的鑰匙,許多都隱藏在密教之中,仔細認真閱讀本書,或許您會多少有所發現吧。
本書特色
「打著赤腳,一走進嘉軋拿寺內,一股印度特有的濃郁香氣便撲鼻而來,那是燃燒薰香的味道,只見整座寺院都因燃香而煙霧繚繞。許多善男信女手持鮮花和薰香,在奉祀迦內什神、突伽女神等殿堂周圍,繞行參拜。印度教的聖物──聖牛,在人群之中,慢條斯理的鑽來鑽去,顯得甚是悠然自得。由於聖牛各處遊走的緣故,所以滿寺一片薰香之中,又夾雜了陣陣刺鼻的牛尿臊味……」
初讀這段文字,一般人或許會以為,這應該又是旅行筆記之類的作品,大概接著這段文字之後,不外是再換另一個場景,再來一段白描。
然而,本書作者松長有慶,卻接著說:
「在我們的觀念裡,一般所謂的聖地,應該是莊嚴肅穆,清靜安寧的樣子。但凡稱之為聖的,就應以均勻協調,井然有序,令人賞心悅目,為先決要件。」
「聖,是秩序井然,規律和諧的世界,類似的聖的觀念,與印度教寺院所呈現的一片紊亂不合,或是說與印度人的宗教生活不合。印度人以為,是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就是聖。」
「在印度文化中,紛亂與和諧,並不是兩個對立的世界,世界是亂中有序,序中有亂,一如德國神學家、哲學家魯道夫?奧圖所云,宇宙包羅萬象,無不隱含神聖之性、神聖之力。」
由現實的所見所聞,透析其背後蘊涵的文化意義與深遂哲理,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獨到的眼光,豐富的學養,見人所不見,言人所不言。
舉此一例,就可見《密教》的主要特色所在。
宗教性書籍概略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學術性的宗教學研究,一類是宗教性的修行指導。前一類,是旁觀者清的「清」,但是正唯其清,所以缺乏當局者的深入,常令人不免有隔靴搔癢之憾。後一類,則是當局者迷的「迷」,正唯其迷,所以絕大多數的旁觀者,就不得其門而入。
密教作者,是不折不扣的宗教當局者,但是身為當局者,他卻能以旁觀者清的角度,深入淺出,引導讀者認識密教,開創密教類讀物全新的風格。
密教,密宗,密乘,秘密大乘,秘密大乘佛法,台灣大眾絕不陌生,因為密教在台灣流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有關密教的出版品,也在坊間唾手可得。然而,在這些出版品中,真正能讓外行人看得了熱鬧,內行人又享受門道的,卻不多見。
《密教》,與眾不同。
在空間上,《密教》視野遍及印度、西藏、東南亞、中國、日本等地,令人豁然開朗,原來密教不只是藏傳佛教而已。
在時間上,《密教》上溯直至原始佛教,下探至現代密教發展,令人大吃一驚,原來密教不只是蓮花生入藏、宗喀巴造論而已。
在時空縱橫交錯中,《密教》拓展了認識密教應有的深度與廣度,令人對密教刮目相看,原來密教不只是持咒、護摩、供養、灌頂、加持而已。
讓我們不厭其煩,再強調一次,《密教》是一本讓人認識密教的書,換言之,與其說《密教》是作者寫來讓人信仰密教,不如說是作者寫來提供新知識、新觀念、新思維,讓讀者輕易將書中傳達的資訊,活用在日常生活中。以目前台灣島內或島外的環境而言,許多人有時最需要的,的確也只是一個觀念的轉換。當然,讀者能因本書信仰密教,作者也樂觀其成。
誠如作者自問,在現代社會中,「密教該如何將艱深繁複、令人望而生畏的教理,轉變成大?的共有財?」?
相信本書的問世,就是作者面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所做的最好回應。
×